原文

I met a traveller from an antique land

Who said :“Two vast and trunkless legs of stone

Stand in the disert …Near them on the sand,

Half sunk, a shattered visage lies,whose frown

And wrinkled lip and sneer of cold command

Tell that its sculptor well those passions read

Which yet survive, stamped on these lifeless things,

The hand that mocked them and the heart that fed.

And on the pedestal these words appear:

‘My name is Ozymandias,King of Kings:

Look on my works,ye mighty,and despair!’

Nothing beside remains. Round the decay

Of that colossal wreck,boundless and bare,

The lone and level sands stretch far away.

译本

江枫教授译本

我遇到过一位来自古老故土的旅客,

他说:有一双巨大的石足,没有身躯,

矗立在沙漠……近旁的黄沙半裸着

一副破碎残缺的面孔,它眉峰紧蹙,

嘴唇起皱,【统帅万方、鄙夷一切的神色】,

【表明雕刻师对这类情欲曾经深有感受】,

它们,由于留痕在这无生命的物体上,

【竟比孕育了它们的心,仿造过它们的手】,

都存活得更加长久;在台座上石足下,

有这样的字迹依稀可读:“众王之王—

奥西曼达斯就是我,看看我的业绩吧,

纵然是一世之雄,也必定会颓然而绝望!”

残骸的周围,此外再没有留下什么,

寂寞、荒凉,无边的平沙伸向远方。


王佐良教授译本

客自海外归,曾见沙漠古国

有石像半毁,唯余巨腿

蹲立沙砾间。像头旁落,

半遭沙埋,但人面依然可畏,

那冷笑,那发号施令的高傲,

足见雕匠看透了主人的内心,

才把那石头刻得神情维肖,

而刻像的手和像主的心

早成灰烬。像座上大字在目:

“吾乃万王之王是也,

盖世功业,敢叫天公折服!”

此外无一物,但见废墟周围,

寂寞平沙空莽莽,

伸向荒凉的四方。


杨绛

我遇见一位来自古国的旅人

他说:有两条巨大的石腿

半掩于沙漠之间

近旁的沙土中,有一张破碎的石脸

抿着嘴,蹙着眉,面孔依旧威严

想那雕刻者,必定深谙其人情感

那神态还留在石头上

而私人已逝,化作尘烟

看那石座上刻着字句:

“我是万王之王,奥兹曼斯迪亚斯

功业盖物,强者折服”

此外,荡然无物

废墟四周,唯余黄沙莽莽

寂寞荒凉,伸展四方。


个人的一些感受

我是在看游戏评论的时候看到这首诗的。说是文明5中有一幕,是关于这首诗的。评论取的是王佐良教授的译本。古色古香,令人触动。

我对翻译一直颇有兴趣。大学选的两门英语高级课程。一门选了笔译,一门是口译。

为什么我会对翻译感兴趣呢?

原因细数下来,蛮多的:

  • 我在阅读些专业书籍时,深受翻译之苦。有的中文翻译十分拗口,难以理解,反倒是英文原版更利于理解。
  • 我英文歌听得比较多。我去看歌词时,常常发现译文十分有趣。
  • 可以说是我的偶像吧:王小波。(写这里的时候我记成是金庸了)他在《我的师承》这篇文章中,盛赞了两位译者:查良铮,王道乾。初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体会不到译诗的美,现在也还是不太能体会得到。希望以后的我能体会得到。

再谈回这首诗。惭愧的是,我现在还不太能感受英文诗的美。但从中译本中,我还是能感受到那份苍凉。

我的第一感受是联想到“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我会先想到这句其实也很正常:我经常yy,有一天我去英国旅行,特意去往温布利体育馆,再把之前的那条说说找出来,配文“此地空余黄鹤楼”。

而我刚才看赏析,说雪莱是借Ozymandias,来去告诫君王。我想不到那里去,不过也挺好的。不去想太多,只是感受,感受那“废墟四周,唯余黄沙莽莽,寂寞荒凉,伸展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