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记录些我看过的觉得有意思的博客和文章

博客会简单写下推荐的理由

文章会简单记录下自己读的感受,但会避免变成是对文章的梗概

感觉这个题目不能很好地概括我这篇的内容,但现在又没想好

博客

  • plantegg

    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干货很多

  • Plum’s Blog

    作者很有趣,涉猎也很广泛。博客持续更新了十几年了。

  • Free Mind

    有思考,有科普,内容足。

  • JM233333’s Blog

    作者是南大在读博士生,也是jyy操作系统课的助教

  • SEUITE

    偶然间发现的学校曾存在过的一个协会。从仅存的内容中可以看出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社团,很可惜它没有传承下来。

  • 灵魂逻辑

    先关注的Twitter才发现的博客。作者的经历蛮羡慕的。

  • 罗皓的个人博客

    一个学长的博客。看他还在大学时期的博文,倍感亲切,因为不少课程都是一样的,对一些事情的看法也都很相似。很吸引我的是他对每个月支出的总结,让我对以后可能的生活一窥一二。

  • Blog of Insanity

    05年更新至今,内容很足。博主知识很渊博。博客的slogan是“读书,是为了遮眼睛”。还没悟到是啥意思。

  • ::Nothing but SAi

    博主为Bangumi的创始者。博客从05年一直活跃到11年,11年这时候博主大概21岁,就已经很有成就了。我现在也刚好是21岁,相比之下实感汗颜。

  • Tw93

    博客风格简约而舒服。这篇博文还能展示ppt,我感觉好神奇。

  • Julia Evans

    showing how topics traditionally considered “hard” and “scary” are actually accessible and interesting and fun"

  • To the Lighthouse - ..A Touch and yet not a touch

    博主几乎每个月都会更新一期《精神食粮》,很佩服,很向往。

  • 浣心/Heart of Sleeve

    网站风格很舒服,我尤其喜欢看网络购物得与失系列

  • 果冻迪迪 - 博客园

    找面试记录的时候看到的一个博客。刚开始没注意到时间。后来发现已经是14年的文章了。博客从13年一直到现在,更新频率已经很低了。但从中能看到一个陌生人十年的经历,我想这就是我喜欢博客的原因。

  • 白水房

    作者应该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对编程很感兴趣,并用其做了许多事。我觉得这就是编程的魅力

  • ChokCoco - 博客园

    专注于css的博客,很厉害。但是这个博客本身却很素,有趣

  • Bartosz Ciechanowski

    科普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或现象背后的原理,图文并茂。

  • 一派胡言一派胡言

    作者的语言很有趣,数学专业,从事编程,诗词信手拈来,我十分佩服。

文章

2023年4月

  • 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 我还蛮喜欢看别人写的年度总结的。像是开了一扇窗去了解一个陌生人一年来的生活。但自己却没啥勇气去写年度总结,并将之放之网上。

    再说回来这篇文章,我很认同这段话。

    有时候我想想,互联网给我带来的是更多时光的消磨,有的时候,我是不是应该返璞归真,多多做一些“远离网络”的事情。比如翻出自己曾经买过的那些书,拿出自己还没有拆封的音乐 CD,找到自己当年吃灰的 3DS,享受那些我们还没有被浮躁的互联网绑架时候的珍贵东西,或许这样对我来说是更好的选择,自己也会得到更多的提高。

    我有好多时间是用来刷Twitter,贴吧,这些碎片化的东西常常就是刷过去就忘了。我觉得我的这些时间值得更好的去处。


  • Practicing AI research
    • 这句让我印象很深。有被激励到。

      doing research is a skill that can be learned through practice, much like sports or music.

    • 作者谈到沉没成本时,是这样说的"it’s important to identify sunk cost fallacies"。我的理解是当断则断,不要过多地去考虑沉没成本。

  • GFW之父方滨兴讲座后杂想
    • 看到这篇的时候觉得很巧。因为我之前就follow了作者的Twitter。现在无意间看到了他十年前还在上大学时听讲座的想法。这种感觉很棒。
    • 另一个感触是尽管十年过去,这篇文章依旧没有过时。甚至墙更高了些。作者文中的畅想"不知20年后,如果我们走进了一个开放、自由的公民社会,那堵墙不再,方校长还在的话,他会怎么回味自己的所作所为。“距离当时的二十年后,还有十年。
    • 但最近有一个现象我看着很欣喜。我看到周围好多同学都在用着ChatGPT。而用它是需要用代理的。

2023年5月

  • Elden Ring PvP and Theory of Mind
    • 很有趣,作者从pvp讲到ToM。并科普了ToM的概念。我觉得作者科普的很好。既讲明白了概念,还让读者——至少是我,对此有了进一步了解的兴趣。
    • 文中谈到 AI 语言模型。让我想到之前看过的LLM继续发展下去,可能会有类似读心术的效果,能预测你下一步要做什么,甚至是在想什么。我觉得这在一定程度是可行的。因为现代所谓的一些读心术,很多都是基于微表情的观察和分析其过去的行为模式和经历上。

  • 记一次有意义的熬夜
    • 作者客制化键盘的经历。
    • 我自己算是半个机械键盘爱好者,也接触了些客制化键盘,但一直只停留在很初级的阶段。所以看得很起劲。


2023年6月



2023年7月

  • Fire And Motion
    • 作者在文中有个观点:大公司不断地技术迭代,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让竞争对手疲于奔命,“has no choice but to spend all their time porting and keeping up, time that they can’t spend writing new features.”

    Maybe as a software developer I really can’t control when I’m productive, and I just have to take the slow times with the fast times and hope that they average out to enough lines of code to make me employable”


  • The past is not true
    • 文章还没看,先被这个网站所震撼到。好短,好漂亮。
    • 读完后让我十分怀念,让我想到以前做的英文阅读题。 差不多相同的结构:故事、作者的感悟。
    • 里面一句话我觉得值得记录:

      We think of the past like it’s a physical fact - like it’s real. But the past is what we call our memory and stories about it. Imperfect memories, and stories built on one interpretation of incomplete information. That’s “the past”.


2023年8月

  • 读博第一年总结 - 浣心/Heart of Sleeve
    • 读博对我来说太遥远,但最后一段我觉得值得记录:

      当然,对于我个人而言最重要的是,相信一切都是能结束的。 之前碰到同学的室友,隔壁专业的,聊如果挂科了,找不到工作,不得不回到国内,被卷进新文革,该怎么办。我说,大不了我还能跳楼,他说,大不了我就趴在泥里,吃草吃土地活下去。屋子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我想,在现在这样的时代,确实需要一些这样的觉悟,才能活得更轻松一些。

    • 我最近偶尔会觉得焦虑,不过找到了一个自己觉得还算不错的排解方法。就是假设最坏的结果发生,然后我就会想,就算是那样我也是不能活,一旦接受了这个可能的最坏结果,我一般就没那么焦虑了。所以看到这段后,我会心一笑。
    • 半年后我想起这段,觉得作者写得真好,想去看看有没有更新。但却发现当时的自己忘写链接了,遍寻(搜标题、搜历史记录、查git历史、翻博客订阅列表)无果,正当想放弃的时候,却在自己的博客推荐列表里找着了(就在上面,浣心/Heart of Sleeve是也)。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023年9月



2023年10月


有趣


2023年11月


印象最深的是这句:

If I could make this world a better place, perhaps it would be able to love me or at least acknowledge me for who I am and I could grow to love it as well.


  • Embrace the Grind - Jacob Kaplan-Moss

    大一的c++老师很喜欢说一句话,“聪明的程序员也是懒程序员”。这篇文章提供了另一种观点:

    Magic is mundane. If you’re willing to embrace the grind, you can pull off the impossible.




  • A038我的编程学习经历及收获 - 王白水

    摘录最后一段。

    希望对编程感兴趣的同学们,想学就学下去,学不进去就休息休息,没有方向就和别人聊聊。付出总有收获,再不济,付出的过程能体验到充实嘛,总比玩了一天无比空虚好


  • My Backup Strategy | Tanner’s Site

    All software used to create and store the backups should be free and open source so I’m not depending on the survival of a company.

    很认同这句。

    This backup folder is then synced to encrypted 2.5” 1 TB hard drives which I rotate between my bag, offsite, and my parents’ house.

    看到这里我笑出声了。因为我读这篇时有一个词一直在我脑中,“两地三中心”。某种概念上是一致的。

    然后突然意识到,一个人所珍视的数据,只要一块1TB的硬盘就能存储得下。有点感慨,但说不上来为什么。

    这篇提到的备份策略蛮有用的,而且距今两年左右,不算太过时。看得我有些心动。




2023年12月

  • 欢迎来到20岁

    同样是二十岁的年纪,作者的想法比我高多了。并且作者后来还贡献了好几个star数过百的项目,某种角度上确确实实地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贡献。我很佩服。

    家里蹲的未来是我想避免的, 我所期望的不仅仅是不饿死, 还要过得好. 为了不饿死去干活是出于人类生理的本能, 要过得好而去干活则要心理上强烈的意志. 我的理想可是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贡献

    另外,作者的个人主页I’M WOOZY设计得既简约又有趣,我很喜欢。


2024年1月

  • 微信公众号文章URL的种类与结构 | 咸湖的盐鱼

    今天看到一篇写得蛮好的微信公众号文章想转发到其他地方,留意到其链接特别长。于是搜了下其是如何构成的。找到的这篇文章大体上能解答我的疑问。摘录最后一段:

    他们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或许是为了反爬吧。但这种行为实在恶心用户,把用户产生的内容当作是自家的宝贝,捂在怀里,生怕见光。

    ps:国内的不少网站都喜欢在分享链接中带点参数,可能是用于信息收集和分析。虽然我已经知道在使用这些网站或服务时,自己的数据或隐私多半已经不属于自己了。但奈何它们做得如此明显且丑陋,还是让人不愉快。


  • 激活CeVIO - 简单的小站

    头回看如何破解一个商用级程序,有意思。

  • 铱之皮套大冒险

    看得我好生佩服:作者看别人的小狗皮套看得眼馋,于是也试着做了些皮套。做好的皮套觉得得派上用场,于是在“根本不会JaveScrpt和css,而且连node.js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自学,并最终成功地给自己的博客加上live 2d。

    文中的这句话我很认可:

    但是万事总要开头,以后也肯定要学这些东西,不如放手一搏,不留遗憾。


iris是一个qq bot。她的应答在我看来已经蛮自然的。之前一直好奇是如何实现,看了这篇文章才知道是基于BM25字符串距离进行回答。

作者曾想使用llm,但受限于设备的缘故,未能有结果。对于llm,我和作者的想法差不多,但人家写得比我好,摘录如下。

同时我也担忧起来。虽然nlp被普及了,但是ai大厂掌握了太多——这繁荣并不是百花齐放,看起来纷繁的应用都是已有的大语言模型伸出的触手——沿着触手找过去,只有漆黑的、令人生畏的垄断。

目前很多科研工作者都在致力于优化大语言模型的训练,使得个人开发者也可以负担得起它们的训练——期望他们的工作可以取得成果,尤其期望中文语言模型的发展可以越来越好(然而制约它发展的因素过于复杂,任重而道远)。


2024年3月

我和作者一样,“每次在 Wikipedia 查资料,总会被一些不相关的点分散注意力”。或者更进一步说,我浏览器打开的tab几乎是只增不减,除非某天实在卡得影响到了我正常使用,我才会忍痛关掉几个。

很喜欢最后一段:

研究这些无聊的东西时,从没想过它们有什么用,光是找答案的过程就像打游戏一样过瘾了,觉得好奇心得到满足就足够了。但知道这些东西之后,you’ll never look at the world the same way again。

也许过段时间再读会更有体会。


2024年4月

为了测试Obsidian,打开了以前的github page博客的Markdown文档,随便翻看了几篇,感觉记录真是一个好习惯,从这些文字里能看到曾经那个真实、积极、纯粹的自己,能看到某年某月的某天做了什么琐碎的事情,心情是快乐还是沮丧……生活就是这样的片段组成的,我总是期待每天有新鲜事发生,这可能是双子座的通病。人生中,大部分的日子都是普通的,从每一天的普通生活中发现意义,做有价值、感兴趣的事情,要比试图去寻找并不确定的意义更具体。

尤其是“我总是期待每天有新鲜事发生,这可能是双子座的通病”,我好像也是双子座,虽然我不信星座,认为这只是将一些人类的共有特点分摊给了不同日期。但我欣赏最后一句。


我能意识到自己对待许多现象前,是预先抱有自己的观点。这好吗?不好。因为难免会因此先入为主,进而演变成:这个人和我观点一致吗?这人不错啊:这人是傻逼。

我在极力避免自己如此,但还是没到那境界。作者给出的建议是:

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多观察人。

如果您喜欢和人面对面,出去吧,和各种背景的人交朋友,坐下来聊聊天。 如果您更喜欢独处,这个时代有无数的时光之隙可以提供无尽的观察切入点。


“把「我」看作一个 git repo。” 这个比喻很有趣。我之前还看过一个将改革比作重构,革命比作实在是重构不下去了,干脆另起炉灶。借此还解释了美国为什么世界第一,因为它历史够短,而且建国的时候设计得好,欠的技术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