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某日参加活动,冗长无趣,回想过去的一年,内心百感交集,于是写了本科就业二三事【东南大学吧】_百度贴吧。
本篇内容是对贴吧内容的再排版,面向的群体主要是有意愿本科就业的计算机类学生。
缘起
明天就是十一月了,我的秋招也大概率就这样结束了,回首过去一年,自己有焦虑,有焦虑,还是焦虑。
博主本身也不是什么嘎嘎收割offer的技术大佬,但这一年艰难求职路上最遗憾的就是没有一位已经参加工作,或者说有相关经验的大哥大姐来传授经验,指明下方向,只能靠自己和网上搜集到的信息,一步一坑地走了过来。
于是抱着既然自己淋过雨,那就试着帮后来人撑个伞的想法,就用这贴谈下自己微不足道的经验和感想。
有哪些就业方向
一般本科计算机毕业求职有几个方向:前端开发和后端开发,再然后就是测试和嵌入式。单从我个人了解,东南本科课程接触嵌入式的机会不多,而测试我也不太熟。
于是重点谈谈前端和后端开发。
前端开发
我本人选择了前端开发。一个基本的学习路线大概是 先学html,js,css三件套,然后选择个框架vue或者react继续学。
面试的时候其实也大概率就围绕着js,css来问,再问点框架就差不多了。
但要注意的是,我参加的面试中,尤其大厂,很喜欢问计网。而博主这届又没开正儿八经的计网必修课,导致前期每次被问到都很被动。
后端开发
国内后端开发主要的技术栈以Java为主,有部分go或者Node.js,但只是少数。当学完SpringBoot后,再补补MySQL,Redis,也就可以试试投简历找实习了。
前后端的选择
再来谈谈前后端的选择。
我个人其实一开始先学的后端。跟着Spring Boot开发 - Java教程 - 廖雪峰的官方网站学了SpringBoot后,自己也写过一个小项目。
但想更进一步的时候发现就要到SpringCloud,微服务之类的针对高并发的设计。而我又缺乏实际的场景,虽然可以用脚本来模拟,但终究觉得有点无稽之谈的感觉。于是转而学前端。
前端对我来说更为直接,性能优化对我来说也更能有的放矢。整体来讲实时成就感更高些。于是就往这条路上走了。
以上是按我个人兴趣来谈的。那如果按我所观察到的就业市场的情况来比较的话。
国内中小厂对前端的态度普遍是锦上添花,简单的页面干脆就用低代码,或者让后端一并负责。所以前端的岗位比后端要少,而且是少很多。
但大厂相对来说前端需求还是比较大。而且由于偏见和发展较晚,前端对于学历的要求没有后端那么严苛。
对于车大毕业的本科生,至少国内大厂的前端岗位,基本上都是投了简历大概率就能拿个面试。这点也是个信息差。
两个关键的时间段
秋招
秋招往年有个说法,叫金九银十,但今年来说相对更卷。八月份就有公司开提前批,厉害的大佬甚至能做到九月初就能结束秋招。
而秋招面向的人群主要为当时正在上大四,也就是次年毕业的学生。
相对于春招来说,秋招岗位更多(看到有说法甚至是十倍),竞争更小(因为等春招会有考研考公失败的人群加入),而且相对来说没那么焦虑(至少还不是马上要毕业)
所以特别建议有意向本科就业的同学把握好秋招
春招
春招则是每年的三月份开始,一直到四五月份。楼主还没真正参与过,了解不多。
但每年的春招除了面向当年的毕业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用途。那就是招暑期实习生。暑期实习主要面向的就是上半年大三下的同学。
一段暑期实习的重要性很高。它直接关系于你能否过简历初筛,还能帮助你在面试中有东西能被面试官问。就我个人经验来说,面试官其实也懒得问八股,但前提是你简历上写的项目,实习他觉得有意义,能问。
不过有一点很操蛋的是,暑期实习时间一般是每年的六到九月。那九月的时候你就要面临到底是能不能转正,还是专心准备秋招的选择
实习
几段实习比较好
实习经历肯定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但每段的时长要尽量保证在三个月以上。
一般秋招的时候有一段实习已经够门槛了。而且根据我自身的经验,我们学校大三上的课多得除非你不上,或者拿短短的一两个月寒暑假去实习,那很难在大三上腾出时间去实习。但大三下的课能少不少,机会也比较多。
所以我个人感觉一个比较理想的情况是: 大三下的三四五月做第一段实习,小厂就行,当入门砖;然后六月份开始第二段实习,也就是六七八三月做第二段实习,这时候有前一段实习的经验,那很可能可以进中厂或者大厂。九月份就看是否能够转正,不行就拿这两段实习去秋招,也很够了。
当然,也能看到有人大二就开始自习。但那就不是普通人了。
怎么找实习
东南的计软智专业都对实习有时间要求。计科和人智要求一个月,软件则要求三到六个月。
学校会在大三下帮助联系一些企业,但实际上大部分企业都还是需要进一步面试,不是点击就送。而且学校联系到的企业和给的岗位数量,似乎一年比一年少(仅代表我自己对比去年和今年后的感受)。因此大部分人其实还得靠自己。
那靠自己该怎么找实习。我更推荐的是去官网投,每年春秋招企业都会开放一批实习岗位,还有几乎全年都有的日常实习。
有一点信息差在于: 每年过年前的那段时间,企业会比较缺人,找实习会比较好找。
另外还有两个我自己用得比较多的平台。
一个是牛客网,不少找工作,尤其是找互联网相关工作的都会在上面吐槽,分享面经。大家闲得没事干的话可以刷刷牛客网,好增加点焦虑感。牛客上也会有些hr,你把简历完善后,可以等hr来主动找你。
再然后就是Boss直聘,但我用的不算多,因为公司良莠不齐。而且大家真用的话就会发现上面最多的是华为的hr。
有吧友推荐实习僧,可供参考。
不过我自己的第一份实习就是在Boss上找的,意外的是一家很棒的公司。在那家公司的实习经历让我提升了很多。
但还是建议各位找工作的时候擦亮眼镜,小心诈骗。
双选会
学校每年的话会组织两场大型的双选会。三月份一场,九月份一场。
我去过去年的秋招和上半年的春招双选会,没投简历,纯感受氛围。
今年的秋招我双选会时间我记得特别清楚,是九月二十一日。但好巧不巧,它和MyGo!!!!!上海演唱会撞了。
所以我想都没想就去看演唱会了,好在后来也不后悔。
双选会给我的感觉就是,对于计算机类的帮助不大。因为大部分互联网公司还是靠网上投简历。
再者就是我爬了今年秋招双选会的职位列表,一搜,前端好像就三四个,这还去个毛,呵呵。
名词解释
- 意向: 指录取意向书,代表你通过了所有面试,并且从池子里泡出来,企业愿意招你,但具体待遇还得等等。大部分公司不会去毁意向。
- offer: 指录用通知函,也就是offer letter,这时候就会带有薪资,并要求你在规定时间内寄出三方,逾期失效。
- 感谢信: 讲究点的公司会在招聘流程终止后给你发封邮件说流程中止。
- 泡池子: 这是今年特别普遍的现象。指的是当你通过了所有面试后进入到的录用评估环节。通过面试的人会有复数个,公司根据面评,学历背景等进行排序。排序高的优先联系。但往往排序高的人手头的offer也比较多,所以就会轮到下一位,甚至一直往后轮。有些公司甚至能出现被鸽穿的情况(池子里的一个都不接offer)。其实这是个两害的情况: 面试者因为拿不到确切的意向,只能多面。而公司因为不能确定求职者是否愿意来,于是也只能多面,然后多捞人进池子。泡池子的流行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 a薪资: a是argue的缩写。特别优秀的求职者能有这个环节。hr一般会询问目标薪资,这时候如若你手头上有多个offer可供选择,而且公司认可你的表现,那么你就可以以此为基础,去尝试争取更高的薪资。祝读者们都有机会能够a薪资。
一次求职的标准流程
流程
- 投简历
- 简历筛选过后,会通知做笔试和测评(不一定有)
- 两到三轮面试(技术或hr,不同公司面试轮数,类型不同)
- 泡池子(不一定有)
- 意向(不一定有,有的公司是直接给你最终带有薪资待遇的offer)
- oc
投简历到底是要多投还是少投
我找暑期实习的时候还挑三拣四,看了不少,但没投几家,结果也没几家面试。
秋招的时候则是自己投太晚了,主要是两方面原因:
- 自己拖延,有点畏惧秋招
- 实习项目还有部分没完成
于是拖到了九月下旬才投。
刚开始还想着一波一波地投 到后面急了,集中把能投的都投了遍,总共投了六十来家。
也不知道是不是投得晚还碰巧被我赶上了。因为十月份可能公司都怕被鸽,于是约面的也挺多。
不过代价就是国庆后的二十来天都处于高负荷的笔试和面试,大家不要学我。
还是那句话: 趁早准备,趁早投递,趁早oc。
技术面试
大致流程
- 自我介绍
- 看面试官对你项目感不感兴趣,感兴趣就让你对项目进行介绍,进而问项目细节(这里就体现了一个好的项目或者一段有价值的实习经历的重要性)
- 问八股。有些面试会类似于名词解释,他问你答,然后就下一题。但有些厉害的面试官会根据你的回答做进一步深挖,这就很考验对知识的理解
- 手撕 看公司了,有的有。手撕一般不会太难,力扣easy差不多,最多就middle,出hard一般就代表着劝退,人5.不想要你。
- 反问 反问环节其实也挺有意义的
面试前能做的准备
面试前我一般喜欢搜面经,关键词就是公司+岗位+第几次面试,如果能知道部门那就更好了。牛客上或谷歌上搜,大概率都会有。
搜面经的一大原因是,大部分面试官其实出题,尤其是手撕题都会从题库里去取。而一家公司或者一个部门准备的题库其实是有限的,那么就很容易考察面经中出现过的题目。
再退一步说,出现在面经的题,其实相当于经过了面试官和面试者的两重筛选。面试官觉得有意义,于是出这道题,面试者被测后留有印象,于是记录了下来。
总而言之,如果觉得背八股范围太广不好准备。那么看面经总是没错的。
面试后该做的事
我的一个习惯是,面试后稍微休息下,起来走走。然后就写面经。我之前倒也尝试过录音,但发现自己有种羞耻,不太愿意去听自己的录音,拖久了自己也犯懒。于是还不如当场记录。
记面经的好处在于,你自己后面可以参考,可以复盘,看是哪些地方答的不好。
尤其是项目。因为简历上的项目就那些,那么面试官针对项目所问的内容和角度其实也是有限。那么你就可以通过这一次次的被拷问中去巩固,加深你对项目的理解。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被问到的并且你没答好的八股或者手撕,那么最好当天就给巩固好。
我自己就吃过这方面的亏。因为我曾不止一次地被问到“https的具体原理”,前两次我都觉得只是凑巧,没放心上,或者是觉得后面不会再被问了。直到第三次被问到我才去恶补了下,然后才发现,这玩意其实我差不多会啊,但我第一次没说上来,再然后两次都因为惯性就直接说不会了。这就错失了几次本来可能有好结果的面试。
八股
为什么要记八股
我之前有点认为记八股是一种应试行为,有点抵触。并且认为这些知识我真正需要用到的时候网上一查就有了。GPT记得比我好多了。
但有天晚上我排查EuDs63/postkid出现的一个问题,为了完全搞懂,我就自发地去搜React的生命周期。
这时候我意识到八股的那些问题,其实不少是蛮常见的问题。要写好代码确实得去知道。八股确实有其意义,它是日常工作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的浓缩,当我遇到一些比较刁钻的bug无从下手,那常常是我对于该方面的某个八股知识点一无所知。
于是我就和八股和解了,该记还是得记。
被问到八股怎么答
看面试官视角下的技术面——为什么要“背八股”_牛客网,我进一步认识到如果被问八股,要学会自己主动去延伸,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把握面试的主动权。
面试时被问到八股时,可以简单分为两种情况。
- 一种就是你会,那首要的就是清晰的回答面试官的问题,然后再适当的引申。尤其是如果你有实际遇到过的经历,那就自行扩展,这将是一个挺好的加分点。但记得不能太散,而且最好最后还要兜回主题上来,不然就显得你在乱扯。
- 第二种就是你不会。我一般这种情况会有两种处理方式。两种的开头都是直接说我不会。接下来看面试官的要求,如果面试官想让我再多说点,我会尝试引援相关知识,说下自己的推测。如果面试官给出下一题,那就下一题。
八股问答的意义
八股问答,回答上来不是加分项。因为现在这种求职形势下,一位面试官在招聘期间所有面试的应聘者肯定不在少数。而八股又是相对来说比较好准备的。那也就是说,只要不是太偏,那大部分人都能答上来。那这时候的加分项就在你能不能有自己的思考,并能清晰明了的表达出来。
比如说前端的经典八股“跨域问题及其解决”,我就很喜欢补充自己实际遇到过的问题 | EuDs’s Blog
那答不上来算不算减分项呢?也可以不算。因为一场面试短则半小时,长则一个小时往上,如非特别记录,其实有时候面试官他自己问了啥问题都有可能忘记。
那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不要去强化他对你八股答不上来的这段记忆。于是乎:快速略过而不是胡扯,我觉得是个比较好的处理方式。
算法(手撕)
重要性
说完八股,那很自然地就得说说算法。
相比于背八股,我更不喜欢刷算法题。虽然去年的时候曾决心要每天刷一题,结果没坚持一个月就放弃了。原因是我没找到其中的意义。
但算法题又直接关乎着求职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的环节:笔试和面试结尾的手撕。笔试一般只是个基本的敲门砖,但结尾的手撕却很伤。因为它是在面试快结束的时候,而且时间至少在十分钟以上。那这段时间给面试官的印象就会很深。因而也就有人说,手撕能不能撕出来,直接决定了面试能不能通过。
考察的内容
好在面试时出的算法题一般难度就在leetcode的easy难度左右,出更难的题一般也意味着面试官不太想要你了。
而且前端出的手撕题不少都是场景实现题,准备下大概能八九不离十。
- 面试中的手撕代码(一)总结了一些面面试中常见的手写代码题,如有更好见解欢迎评论指正~ - 掘金
- Sunny-117/js-challenges: ✨✨✨ Challenge your JavaScript programming limits step by step
考察的目的
除了具体的内容,明确手撕题所想考察的目的也很重要,我个人觉得有如下几点:
- 逻辑思维能力: 具体来说就是怎么思考问题,怎么拆分问题的。直接反应就是写代码前你所描述的思路。
- 代码能力:一场面试中能真正考察你代码能力的其实也就只有手撕了。代码能力不是要求你一遍就能把代码跑通,更多的是看你的一些细节: 命名规范,合理且合适的注释,常用api的熟悉程度。
- debug能力: 面试时所提供的平台一般都支持运行。当你写完代码后,你发现运行不了。这时候你该怎么排查。更进一步,当测试用例不通过的时候,你如何通过debug发现问题所在,这都能见微知著,体现你真实情况下的代码能力。
真写不出来怎么办
再退一步说,如果真写不出来,有什么能够补救的方法。
这点是我所擅长的,因为我百分之五十的面试的手撕题是没办法写出来的,更不用说写出最优解。
那这时候我就会尝试先用最简单的暴力方法先过了测试用例。然后再尝试去看看能不能有优化方法。
或者甚至有个比较猥琐的方法。当你发现一道题第一眼看你一点思路都没有,那你可以尝试请面试官换一题,理由包括但不限于说这道题你在之前的面试中有做过等等。
切忌就是别在那里发呆,或者显得不知所措。
反问
大部分面试都会有反问环节。我一开始也不知道反问环节问啥,但面的次数多了自然也就悟了。以下是我的主观想法,大佬轻喷。
没必要问的问题
有些问题没必要去问,比如:
- 您觉得我表现怎么样,我能通过吗?
一般面试官都挺避讳去直接回答面试结果,只会打个哈哈,问其实也是白问。
- 您对我有什么建议吗?
有人说这是当自己觉得这场面试寄了才问的问题,这代表了对自己的不自信。我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尤其是当我觉得这场面试多半寄了,那我就会问这个问题。因为至少还能让这场面试稍微有点收获。
不过多次面试下来,当我问这个问题之后,我似乎也并没怎么得到到过有价值的建议。
- 薪资待遇问题?
特指技术面。真到了谈薪的时候也不用问,hr自然会问你期望薪资。
可以问的问题
有些问题可以问,而且值得问:
- 就某项技术,先提出自己的想法,再询问面试官的想法。
我挺喜欢这样问的,比如我就很尝问面试官对js或者是前端的看法。因为面试官的工作经验比我丰富,他们对这一技术的掌握程度更深,也常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观点。就单单能了解下这些新的观点,我觉得这场面试就挺值的了。
- 部门的具体业务。
大多数情况下,你的面试官所在的部门也将会是你入职所在的部门。因此你可以从中了解到部门业务的第一手信息。请记住,面试其实是双向筛选,你也有选择公司,部门,业务的权利。如果部门的业务是你感兴趣的,或者你觉得有价值的,那未来工作时也能觉得更有意义。
另外,你还可以从面试官的回答的用心程度来推测自己面试是否能够通过。
- 你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这里就因人,因公司而异了,属于可遇不可求。比如我自己其实也就只问过两个这类的问题:
一次是面试百度,我说自己特别喜欢百度贴吧,但很遗憾地发现百度贴吧的网页端几乎不怎么维护了,报错信息都一堆,问是怎么了。
另一次是面试4399,因为从小到大4399带给了我不少乐趣,我问了进去后有机会去做那些小游戏吗。
要不要本科就业
其实这段内容应该放在前面,但我写完发现过于主观,全是我自己的观点,没啥参考意义。于是干脆往后放。
如果读者有耐心读到这段,说明你确实有考虑本科就业且有一定的耐心。那就不妨再看几句我的啰嗦。
我认为只有自己选择的路走起来才不会后悔,所以我不劝读者到底要选择就业还是继续深造。
我自己的观点
以下是我自己的观点,或者说,我是如何说服自己选择就业的。主要有三个原因:
- 兴趣
自己有尝试过所谓的科研。我大二大三的时候参与过两个SRTP项目,一个是校级,一个是国家级。两个项目都顺利完成并有较好的评级,但我从中发现,自己并不享受其中的过程。
但实习的半年来,我确确实实能体验到其中的乐趣与成就感。于是我就确定了我要走的路,那我就业吧。
我觉得这点其实是最重要的一点。我觉得做任何事如果能刚好符合自己的兴趣,做起来自己认可,那么就不怎么会太煎熬,也不会觉得后悔。或者讲得中二一点,听凭自己的内心,如果有一条路你发现自己还蛮喜欢的,那就走下去吧。
- 我对未来形势的悲观。
我不止看到一个人吐槽,说自己要是不读这个研该多好,因为他发现读研前能去的公司,现在毕业后反而难进了。三年前是这样,那三年后呢?三年后会更好吗,我看不到变好的迹象。因为导致形势变差的一系列问题都没有被解决。
但其实,这其实也可以成为反对本科就业的论据。因为既然以后形势更差了,那么你有一个更高的学位,你相对的就能有更强的竞争力。而所谓的工作经验。有三年工作经验的人比比皆是。我认为这说得也没错。
- 我害怕考研,读研失败的沉没成本。
我从高三的时候就发现,让我用一年的时间去反复练习已有的内容,我坐不住,嫌无趣,觉得是在浪费大好时间。于是我高三花了不少时间在让自己枯燥的复习中找到点乐趣。
由此也可以预见,我会受不了考研所要花费的复习过程。
再接着,侥幸我考研成功,我能遇到一位好的导师吗?网上的新闻把我看怕了。
更关键的是,我不确定读研这三年对我来说是收获还是浪费? 。我比较认可所以,到底要不要读研? - laike9m’s blog里作者的观点。但值得一提的是,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清华本科,中科院研究生。
择业需要考虑三个维度的问题
以下是我对转行一周年 - {Bison} - 博客园这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的再描述:
- 我适不适合做这份工作?进一步分为两类问题:
- 这份工作具体是干什么的?需要什么样的人来干?
- 我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 我能不能做得比别人强?
- 我喜不喜欢做这份工作?
薪资
在本科就业二三事_百度贴吧中有吧友问到本科平均薪资多少。
我只能说薪资是个敏感话题,而且千人千例,问平均没多大意义。
如果真对薪资感到好奇,可以去offershow上搜搜你感兴趣的公司+岗位+bg。那里的会比较真实点。
被裁了怎么办
有人会说我杞人忧天,还没正式工作呢,就开始担心被裁了。但自己看了太多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前辈们被裁后的帖子了。
印象很深的是这个视频:好久不见,第一时间跟大家分享对于我来说这半年来最大的好消息。这up之前干的是前端,后面被裁了,然后创业,创业失败了,找了好久的工作,没成功,最后去找到了份鸿蒙开发的外包的工作,工资待遇被之前降了不少,通勤距离也长了很多。但在视频结尾他已经控制不住情绪,哭了出来。
我目前的想法是努力提升自己吧,不仅是编码能力,还有其他的一些软实力,比如沟通,问题的分析、拆解。再者就是要尽量保证一个比较健康的身体状况和一定的积蓄。
被裁了我就找下一份工作,真找不到那我就回家吧。至少活下去是肯定没问题的。
我自己的经历
写在前面
接下来讲讲我自己的经历,主要是我自己对过去几年的回顾,只能说有一定参考价值,不嫌弃的话可以看看。
我的编程学习经历
- 我上大学前并没有接触过编程。接触电脑倒挺早,幼儿园就开始了,玩电脑的时间也不少。但一直都只是玩。中小学电脑课的课程也没怎么涉及到编程,更别说让我对编程提起兴趣了。因此没能更早地接触编程其实是我的一大遗憾。
- 填志愿的时候其实自己的兴趣更偏向于自然方向。因为我选科选的生物地理,而且学得很轻松的同时也能拿到不错的成绩。但自己又偏向于就业。于是还是选了计算机。
- 说是计算机类,但大一和编程相关的课程其实就一门:程序设计基础,也就是c++。自己大一上的时候过得挺浑浑噩噩的,学的课程内容并不能让我对计算机提起兴趣。到了大一下。程序设计基础的期末作业是让我们写个小程序,类似于基础的成绩管理系统之类的。这时候开始有点兴趣了。
- 大一升大二的暑期可以说是我最忙的一个暑假。因为某些当时众所周知的原因,我的军训被推迟到这个暑期,和22级一起训。但我的暑期学校课程没办法推迟。暑期学校一共有两门课程,一门是专业阅读与写作,另一门是语言课程设计。语言课程设计是让我们要qt写个小程序。于是我得兼顾军训和暑期学校,这反倒进一步激起了我编程的兴趣。兴趣确实是最好的老师,我自学qt的同时,还入门了mysql,最后写了个基于qt实现的简易扫雷游戏。感兴趣的话可以看EuDs63/myMineSweeping: 基于qt实现的简易扫雷游戏,含使用mysql的简易登录注册,轻喷。
- 对编程感兴趣后,那剩下的一切就好办了。大二上的时间我主要用来学习后端,其实也就是JAVA,靠的是廖雪峰的教程,跟着敲完了基础和Spring Boot的代码。还学了点Python,因为我想写个bot,哈哈。还因为代码需要版本管理,于是Git也是很自然的就用起来了,Github也开始成为每天都会去逛的网站。(翻commit history才发现自己原来这学期也开始学前端了,但还仅限于前端三件套,入门水平都不算)
- 22年底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ChatGPT发布了。有了它的帮助,那自学编程变得更加容易,有问题就问呗。
- 大二下的时候有一门课,软件工程导论。课程大作业是一个小组,搭一个小网站。我们写的网站当时候想仿照Qwerty Learner — 为键盘工作者设计的单词与肌肉记忆锻炼软件,但时间管理不行,没太成功。不过倒也挺有收获。因为通过这个项目,我实践了Spring Boot,还尝试了Vue3。同时为了将网站上线,那Nginx的使用也涉及到了。也就是说,这个项目锻炼了我全栈的能力。
- 大二下还有一门我很感兴趣的课,是操作系统。负责授课的老师讲得很好,纯理论也能讲得很风趣。我因为网上经常看到人推荐南京大学蒋炎炎的课程。出于好奇去看了一期。发现他是偏实践。于是两相结合下来,我的收获特别大。不仅是操作系统这门课学得很扎实,更是对计算机有了更浓厚的兴趣。同时我还接触了Linux。同时由于课本是英文的原版书,蒋炎炎老师也很鼓励读文档。于是也锻炼了我英语能力,大段的英文,之前看着有点怕,现在觉得也能看下来,并且速度还可以。可以说,大二下是我学习编程过程中进步最快的一个阶段。我感谢当时的自己,也感谢遇到的几位老师。
- 大二下还有件事值得提一嘴,23年3月的时候,我部署了自己的博客,后面写着写着也成习惯了。博客对于求职其实作用没那么大,因为面试官都挺忙的,面试者又多,哪有空给你点开来看。我面试这么多场,也就一位面试官表示他看过我的博客(这位面试官还算是我的直系学长,这倒也是缘分)。我认为博客更多的是给你提供一个表达自己想法的空间。如果你对我的博客感兴趣,请搜euds’blog。
- 紧接着就是大二升大三的暑假了。暑期学校就一门课:专业技能实训。说白了还是小组一起写网站。一个月的时间从头走一遍软件开发的流程。我们这个项目做的是图书推荐系统。后端是python语言,flask框架。前端在我的建议下使用React,因为之前那个项目用过Vue了,没想到因此和React一见钟情,以后还全仰仗React来谋生了。这我也给放Github上了,EuDs63/BookRecommend_Front: 图书推荐系统。
- 大三上我花了不少时间来学Rust,出于兴趣。这时候没什么大的项目产出,只是写了点自己用的小工具。以及接触了点web assembly技术,看教程写了EuDs63/game_of_life。以及再要说的话就是把博客用的框架从hexo换为hugo了,因为这时候经过两个项目的锻炼,我前端已经算入门了,所以按着自己的想法改了改主题。
- 这年十一月份的时候尝试着投出了自己的第一份简历,经历了自己的第一次笔试,hr面,群面。漫长的等待并没有等到任何结果,也就此磨平了当时我尝试找份实习的想法。回头想想挺后悔的,其实大三上能有段实习经历的话,后面会更容易些。
- 很快啊,悠闲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23年寒假一结束,回来上学的时候和同学一聊,我们想就业的该找暑期实习了。这时候自己还没太重视。想着先写个项目,不然简历上不好看。于是写了EuDs63/postkid: A lightweight tool offering key functionalities inspired by Postman.,用的tauri这个框架,主要想体现跨端的能力。
- 写完项目,三月份开始投简历,这时候也得确定自己的方向了。我选择的是前端,因为那时候我觉得:后端当学习得比较深入,需要微服务,性能优化。但我缺乏实际环境,学习后端也成了无稽之谈。前端就不一样了,我能有实时的反馈,性能优化也能实时感知。
- 找暑期实习也是费了番功夫,但远不如秋招折磨。3月份开始投,4月初就有一家初创公司愿意收我,而且老板很器重我,自己也确实在实习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技术和认知。就这样一直到了9月底。实习的时候因为公司是初创公司。最大难点就是流量。而当辛苦把流量导进来的时候,那么前端页面就很重要。这段实习经历让我进一步确认了前端的重要性。
- 8月末的时候也知道这时候秋招开始了。但自己还在拖,一来是因为自己有点畏惧,二来是实习项目有些还没收好尾。直到9月底也是突然发现,自己再不好好投简历那秋招就要结束了。于是匆忙海投,投了得有七十家吧。国庆节一过,海投的后果出现了,自己几乎每天都是笔试和面试轮轴转,疲于奔命。自己的焦虑感达到了有生以来的最顶峰,每天早上起来都想吐,甚至进食堂都没啥食欲(不过不排除是食堂的缘故,毕竟它已经好久不换新的菜品了)。
- 一开始的几场面试几乎都是送人头。因为太久没面试了,自己也没准备好。一场面试三部分最重要:八股,项目,手撕。但我八股没怎么背。手撕自己又不愿意刷题,项目也没怎么讲明白。于是错失了不少机会。还好这时候运气好,面了个荣耀。他家主打一个面试阶段不刷人,让我过了一面,实现了0的突破。万事开头难。过了一次面试开始有了信心,八股我通过整理笔记的方式来记,手撕没办法速成,只能尽量做些常考的,项目是我自己实打实做的,于是也越讲越明白。就这样一直面试到10月底,在笔试了三十多场,也面试了三十多场后,还算有好的收获。
TL;DR
前面写得太长了,因为写着写着就变成自己的回忆了。于是这里总结下。
- 读者们要对自己有信心,尤其如果你读到这篇的时候刚入学没多久,或者刚升大二。那完全来得及。因为我也是这个时候才开始对计算机感兴趣的。
- 东南大学的课程其实设计得还算合理,该有的都有(除了我这届不知道为啥没将计网纳入必修,但下一届就补上这个bug了)。课程大作业好好做的话收获其实挺大的。
- 个人兴趣很重要。只有对计算机真正感兴趣,你才会愿意花时间去写代码,自发地去学习新知识。如果你选择了计算机专业,但你却没有发现学习计算机的乐趣。那么我建议你去看下蒋炎炎的操作系统课,或者尝试其他方法,先激发了兴趣再说。如果真没有兴趣,尽早转专业可能是条明路。
- 一次两次,甚至多次的面试失败都不要紧。因为面试运气成分很重。面试成功与否,取决你当时的状态,面试官的心情,面试官是否对你感兴趣,人是否招够了等诸多因素。面试失败不是你的问题,更关键的是从中吸取经验,为下次面试做准备。
- 有时间可以多学尝试些技术栈。因为谁也不难保证自己最感兴趣的技术就是自己第一次接触的。多接触不同的技术还有些好处,单编程语言,我就接触过c++,c,Java,Python,Rust,JavaScript,go。虽说贪多嚼不烂,但这些经历都让我在接触新的技术时不犯怵,因为我知道万变不离其宗,我知道要怎么学一项新的技术栈。
推荐阅读
- 从放弃计科保研到秋招进互联网大厂,我是怎么做的?【秋招分享贴】【西北工业大学吧】_百度贴吧 里面有些细节是我这个贴没涉及到的。
- 大四ld记录计科就业贴【合肥工业大学吧】_百度贴吧 这位楼主主攻国企就业,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 转行一周年 - {Bison} - 博客园 关于职业的选择
- 入行两周年 - {Bison} - 博客园
- 写给25届和26届—关于实习我想说的一切_牛客网 实习的意义